自閉症/亞氏保加症 ASD

自閉症表徵




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<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- 第五版>,自閉症譜系有兩個診斷條件:

A.      社交溝通和互動困難,有以下三項的徵狀:

  • 缺少社交及情感互動能力:無法進行有來有往的對話;較少分享情緒或表情;與人打開話匣子或持續對話的能力上有缺失。
  • 社交用的非言語溝通行為缺失:對口語及非口語溝通(目光交流、面部表情、身體姿勢及手勢)的協調有困難;缺乏對非口語溝通的理解和使用。
  • 發展與維繫關係的能力缺失:無法調整行為以適應各種社交環境;缺少自發性地與其他人分享快樂、興趣及成就;很難交朋友;對同輩缺乏興趣。

B.      限制、重複性或刻板的行為、興趣、或活動,有以下的徵狀(最少兩項):

  • 重複或刻板地做出某些動作、使用物品或言語:重複排列玩具或翻轉物體;使用重複或鸚鵡式的說話、特殊的語言及異常說話
  • 堅持慣例,對遵守特定的程序或模式較欠彈性:拒絕接受改變;死板的思維模式;需要行走相同的路線或每天吃同樣的食物。
  • 圍繞一或多個不變及有限的興趣:過分依戀或關注某物件;侷限或持續重複的興趣。
  • 感知過敏或過弱, 或對某些感覺特別有興趣(痛楚、溫度、光線及聲音等)。

C.      自閉症譜系的症狀必須在早期發育期已經呈現。
D.      此障礙導致在社會、職業、生活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方面臨床上顯著的障礙。
E.      此障礙無法符合智能發展障礙症或整體發展遲緩。


美國精神醫學會 ( 2013 )。《精神疾病診斷 與 統計手冊—第五版》。美國。

治療方案 :「識心療法 」

「識心療法」 是一套由 助展會 集結 過去近二十年 臨床經驗自行 研發成功,用來幫助有 自閉症 / 亞氏保加症 表癥兒童 突破成長困局,及 引領他們 回歸正確發展 軌度的治療方法。

兒童的發展,有一套既定的藍圖。依西方心理學的 兒童發展, 一般在嬰幼兒期 已發展出自覺、自主、人我界線、自我保護、依戀分離 、我他心意交流 等基礎能力。而東方哲學, 亦同時提出人類的本能 包括四種能力: 自覺、自主、自創 和 自我計劃能力 ,無論東西方的理論,這些自我能力是 依靠個人的 意識心來啟動。

根據我們過往的觀察,大多有自閉症 / 亞氏保加症表徵 的孩子的身上都 未見其 自我意識發展成熟。 他們不單跟 他人交往有困難 ,其實他們跟自己 也溝通不來( 如: 不知道自己的感受 、需要、 甚至飽 / 餓) 。 他們的自我意識階段 很多時只是停留在嬰兒期,高功能的也 不超過幼兒期。

當孩子們 自 我意識 的心封閉了,自然未能用心跟 自己的身體、 感官 和 思想作出 足夠的聯系,亦未能正確 和 多向地覺知 自己當下的處境,更遑論能自主 及 輕鬆地作出回應 和 學習新事物。這樣,他們又怎能 用心接觸外界呢!

顯而易見,要幫助孩子們 自然成長,啟動其內在 意識心是必需的;不然的話,他們又怎可以自立 和 適應群體生活呢?


「識心療法」的理念

心療法」是一個有關開啟自心意識功能的療法。它的創立為的是幫助那些意識能力發展微弱的孩子,特別適用於受著自閉侯群症(包括亞氏保加症、高功能自閉症、自閉症徵狀等)所困擾的孩子及青少年。
 
心療法」中的「識」,乃意識或覺知意思,而『識心』乃是自覺的心。其實,人自出娘胎以來,我們意識的心會無時無刻地聯繫自己的眼、耳、鼻、舌和身體的肌膚,覺知到自己體內和外在環境(包括人、空間及事物)的情況,再自然生起感受、意欲和判斷思考,最後主動地運用身體(包括肢體和面部)和說話作出行動內表達自己,幫助自己獲得安全感、滿足慾望、理解和聯繫外界。還有,此意識的心還包括覺知自己的存在和生命,意識自己是有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亦因此生起反思和為自己未來作出打算或夢想等能力。
 
是自我意識的起步點,是人們自主意識和自我保護的基石,在一歲前已起動。有了自覺和自主意識後,人們繼續開展自創、專注自控及自我計劃等能力,再到近三歲時就形成初步的我你他概念了;到了這時,孩子們就自動自覺和輕鬆地踏進群體生活,從互動中領悟與朋輩相處之道和學習社會規範的課題了。
 
在近二十年來跟亞氏保加症、高功能自閉症、或有自閉症徵狀等學生的接觸中,筆者發現不論智力高低和年齡大小如何,孩子們的自我意識發展遠遠落後大隊,大多停留在幼兒期,而有些甚至停滯在嬰兒期。那些應在兩歲前出現的自覺、自主、自我保護等能力仍未發展成熟,嚴重的可以連對最基本生理狀況和意欲的覺知都顯困難,例:不知肚飽、舒服不舒服、未能為自己作出簡單選擇,未知自己被人侵犯又或未懂出手推開別人…等。
 
孩子們的心大多很模糊,有關自己的心和身在那裡、身體在做什麼,眼在看到什麼,耳在聽見什麼,皮膚在接觸著什麼、口在嚐及鼻在嗅到什麼、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訊息,常常都是單薄和偏差的;況且這些訊息又在不停變化當中,故可想像,孩子們要對這世界作出適當和恰如其分的反應,何其困難!。若一個人對自己的經驗也未能掌握,又怎能期望他們心向他人,能理解和回應他人的需要呢!
 
在「識心療法」中,我們會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和思想意識範疇中,因應個別孩子的需要,有策略地為他們提供一些身體及感官刺激活動,啟動他們的心,引領孩子作出情感、意欲、想法及行動等的自然反應,幫助孩子們先接觸自己,聯繫外界,建立自覺、自主和自我保護的腦神經網絡,聯繫自己和外界。我們看見,當孩子們自心意識開啟後,他們向外和向上發展的心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,待這時讓孩子接受語言、思維、社交及感統肌能等訓練,效果就會事半功倍,日後的成長就會輕鬆,自然和完整。

「識心療法」 訓練目的

「識心療法」 是根據兒童成長的藍圖,為他們提供適當、適時的環境 及 刺激,幫助他們回歸 正常發展軌道,訓練目標包括:
  • 開啟孩子 意識 的心, 讓孩子 感受到自心的存在
  • 建立孩子 自覺 能力, 包括識別 及 統合自己身體、 眼、耳、鼻、舌的經驗 和 自己腦內 思想的狀況,意識到自己 和 他人之別,及知道自己 所處身的環境,從而在有需要時 適當地保護自己 或 作出其他選擇
  • 建立孩子 自主、自控、自創、自我意識、自我表達 和 自我計劃 等能力
  • 引導孩子跟別人作 心靈接觸 ( 特別是父母 ) 和 接收別人的愛;並學習理解他人,並能與 別人自然 互動交流 和 建立親疏恰當的 人際關係

訓練對象

適合所有自閉症 及 亞氏保加症 兒童或青少年 有自閉症 或 亞氏保加症徵狀而 未被確診的兒童及青少年

訓練內容 / 形式:

「識心療法」 提供多元化 課堂活動、包括身體感官、創作性、情緒 及 身心體驗等的活動:
  • 全身按摩、手療 和 肌膜放鬆 及節奏運動療法 適放體內緊張能量、重建體感 及 接受別人的愛
  • 自我保護操練
  • 身體、感官和腦內思想 靜觀遊戲、操控 和 全腦統合練習
  • 空間探索遊戲
  • 藝術性自由創作活動
  • 日常事物探索實驗 及 技巧學習
  • 自他角色互動體感遊戲
  • 解難 及 行動計劃挑戰
  • 自控專注遊戲

訓練成效

經驗告訴我們,兒童接受了 「識心療法」 後 ,其行為大多會改變的。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改變:
  • 與別人多了自然的眼神接觸
  • 稱呼別人. 多叫媽媽 / 照顧者
  • 多了用眼觀察 和聆聽 別人
  • 情緒的波動 變得較恰當, 例: 太平靜的變為 多了感情, 太激烈的 變為較平靜
  • 好奇心大了,「八卦」 多了!
  • 說話時多了 有感而發
  • 多了感嘆用語 及 說話時多了 自然發出的語氣
  • 會解釋自己的情況
  • 你 / 我 / 他位置 / 經驗 / 觀點自然 分辨清楚
  • 能作日常閒談 ( 傾閒偈 )
  • 對題回答, 而不是問非所答
  • 喜愛 與 別人分享自己的新經驗 或 日常經驗
  • 享受變化, 開始感到甚麼是悶
  • 會問候別人, 或對別人的 經驗好奇, 會問有關別人的事
  • 導師跟孩子說話輕鬆自然了,不需要「畫公仔畫出腸」
  • 開始分辨真假, 甚至開始嘗試講大話
  • 分享時多了用 第一身, 即「我」
  • 懂得說笑話
  • 多了很多 自己的想法, 並願意表達 自己的意見
  • 多了模仿 及 留意身邊的人 和 事
  • 多了對別人, 特別是親人的關心
  • 對新事物有興趣,對世界 有探究的心
  • 能多了用說話 及 手勢表達自己的感受, 並能解釋因由
  • 鬼馬多了
  • 手腳靈活了, 學習新體能活動 / 操作工具比以前快上手
  • 身體比以前柔軟,活潑了
  • 當他工作 或 在做他喜歡的事時,他仍能回應別人, 例: 媽媽, 乜野事? 我遲一陣就看完書, 就來了!
  • 少話的 就多話說了; 好傾談的, 就會多了恰當, 對題 及 多元化的話題分享
  • 與人多了自由交流
  • 能感受到 自己的過去 及 將來
  • 懂得反思自己的行動,例::「因為我……」、「所以我……」、「下次我……」…

個案分享

攜手同心──兩代亞氏保加兒的越障路
教自閉症兒童與人溝通前,先讓他認識自己:「識心療法」
發展遲緩暨自閉症兒童家長分享: 我的孩子不用入讀特殊學校
明安‧ 你我的溝通
Bosco‧自閉症傾向及語言發展遲緩 (家長真情剖白)
冰封的孩子- 懷志 (1)
冰封的孩子- 懷志 (2)
教導「自閉/亞氏保加」孩子看圖書沒有怕!(視覺提示篇)

 

 
 

問題 / 查詢

電郵 pda@pdachild.com.hk  電話 2528 4096  Whatsapp 5720 8321 與我們聯絡, 我們樂意為你解答問題。



Autism/Asperger Syndrome